中国:北海(二)

1/29 北海公园永安桥的前身是元代的一座木桥,明代称“太液桥”乾隆八年改建为三曲折,三孔拱券石桥。桥长85米,宽7.6米,两侧有望柱48根。1979年时对永安桥进行过全面修葺和加固处理。桥面全部更新并新装88根莲花形望柱和荷叶图案护栏板。 北海南大门,满山绿树衬托着白色佛塔,一座宽阔的石桥连接着有白塔的琼华岛,这座桥的两端有古石狮、有古牌坊,桥名永安桥,是北海公园内最大的桥梁,也是公园中重要的景点之一。 永安桥的前身是木桥,建于元代至元三年(1266),当时桥两端用石料砌成延长的护岸,中间铺木板装木栏杆,成为单孔木桥。明代时桥称太液桥。 此桥东侧的大片荷塘荷花盛开之时,在蓝天白云之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和大桥、白塔相映成趣,真是美不胜收,可谓不是西湖,更胜西湖。 此桥建成后,把太液池南岸和琼华岛连接起来,而且用三曲桥身把南岸的团城城门和琼岛上的永安寺寺门巧妙二和谐地连接起来。构成了进入公园后第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此桥建成后,把太液池南岸和琼华岛连接起来,而且用三曲桥身把南岸的团城城门和琼岛上的永安寺寺门巧妙二和谐地连接起来。构成了进入公园后第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桥南有“堆云”,桥北有“积翠”两座牌坊,所以定桥名为“堆云积翠桥”,因桥名繁复,又因桥在永安寺正门南,故名永安桥。 法轮殿殿后的山腰处有两座四柱三楼式牌坊,南题“龙光”,北题“紫照”。 永安寺地处官苑之内,美轮美奂,富有皇家气派,所有殿顶以黄绿两色琉璃瓦覆盖,殿脊上雕龙形图案,寺中山石亭台的配置,亦如皇宫御苑,与园内别处景致浑然一体。 永安寺建于北海公园琼华岛南坡,位于北京。琼华岛是北海中的一座圆形山岛,从十一世纪起这里就成为皇家苑园,岛上遍布殿阁亭台,宛若仙境。 永安寺内的祈福 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标志性景点。 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2),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标志性景点。 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2),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标志性景点。 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2),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标志性景点。 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2),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标志性景点。 北海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 北海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 北海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 北海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 白塔地盘下面挂有16个铜制风铃,每个铜铃重约8公斤,铜铃成六角形,外面铸有六字箴言,风铃内挂着十字悬垂,下面坠有十字交叉的风叶。 白塔所在之处为一丘陵,原为金大宁宫琼华岛广寒殿旧址,相传是金章宗李妃的妆台。清顺治八年(1651),依西藏喇嘛恼木汗建议,“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建塔修寺。 白塔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顶部为两层铜铸镏金华盖,下层为地盘,上层为天盘。地盘重约2000多公斤,下面铸有4个预埋的铁环,悬挂着4根粗大的牵杆,牢固地将整个华盖与塔身连在一起。 基座是十字折角形的石砌须弥座。塔座边长18.2米,基座部分安有角柱石、压面石和挑檐石。座上为三层圆台,中部塔肚为圆形,最大直径14米。上部由十三重相轮组成的细长“十三天”塔刹。 基座是十字折角形的石砌须弥座。塔座边长18.2米,基座部分安有角柱石、压面石和挑檐石。座上为三层圆台,中部塔肚为圆形,最大直径14米。上部由十三重相轮组成的细长“十三天”塔刹。 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塔身全部为砖木石混合结构,由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刹五部分组成。塔身为覆钵式,因此从塔的表面只能看到砖和石料而见不到木构架。 整个塔身有306个方形青砖透雕通风孔,这是为塔木构架通风之用,以防塔内木料潮湿糟朽。塔四周有汉白玉石栏环绕。通风孔的纹饰雕刻繁复华丽,包括蝴蝶、芭蕉扇叶、喇叭花、菊花、荷花、宝相花、西番莲花等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