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园林发展

岭南四大名园之余荫山房 亭台回廊近观南山远接古塔

2017-02-25 13:45:00 | 来源: 古建中国 | 作者: | 责任编辑: 胡俊

岭南四大名园之余荫山房 亭台回廊近观南山远接古塔

余荫山房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从2008年开始,余荫山房进行扩建,分成三大区域:其一是旧园区,这是景区的核心保护区域。古园区面积很小,只有2亩地,1000多平方米,再加上两个古迹,即一个祠堂、一个瑜园。

岭南四大名园之余荫山房 亭台回廊近观南山远接古塔

余荫山房为两个水庭并排、方庭和回字庭的布局。从南面入口,经门厅内院,穿月洞门折往北行,修篁夹道,再出二门则为庭园。园分东西两庭:西庭在对朝厅堂当中设方池,为中庭内院式的水庭,东庭为环溪局,在水中建八角形的水厅,环厅为溪(《洛阳名园记》有类似的记载)。

步入园内,先来到的是一间陈设简朴的小屋,一排"满洲窗格"镶嵌的蓝色玻璃,透过玻璃的重叠变换观看窗外的景色,就能一览四季景象,满足了主人身处南方不能感受冬季的遗憾。行至回廊深处,便是闻名的“玲珑水榭”。水榭环水而立,八面全是窗户,既能够八面通风又可以尽览全园的景物,每面景致都别有风韵,是赋诗把酒、吟风弄月之所。

岭南四大名园之余荫山房 亭台回廊近观南山远接古塔

玲珑水榭的西面望去,是浣红跨绿廊桥。这座只有20米长的小桥不容小觑,它把桥、廊、亭、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园区分成两部分。西面“红雨”,指深柳堂前火红的炮仗花;东面“绿云”,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观。和余荫山房点题对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遥相呼应。

岭南四大名园之余荫山房 亭台回廊近观南山远接古塔

这个以水景为主题的“水园竹,由于面积有限(约900m²),有意识地全部运用水局,增加全园清空深远的效果,尽量运用回廊曲槛作为划分空间的手段,层次重叠深远,颇具特色。水榭东南沿园墙布置了假山,水榭东北点缀着挺秀的孔雀亭和来薰亭,周围还有腊梅花、南洋杉等珍贵古树。

岭南四大名园之余荫山房 亭台回廊近观南山远接古塔

来薰亭半身倚墙而筑,“卧瓢庐”幽辟北隅,“杨柳楼台”沟通内外,近观南山第一峰,远接莲花古塔影。正厅“深柳堂”里收藏的名士墨宝和木刻精品琳琅满目,极为珍贵的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堂中一侧是一件珍奇的雕刻“松鼠菩提”木刻,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栩栩如生。

岭南四大名园之余荫山房 亭台回廊近观南山远接古塔

余荫山房还紧邻着一座瑜园,是女眷居住的地方,所以又称“小姐楼”,瑜园是一住宅庭院,建于 1922 年,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造。园内十八间房,阳台上可俯视山房庭院景色,又可远眺田园风光,相信小姐不用迈出大门也不会寂寞了。该区域以保护为第一要则,除正常修缮外,几乎不作改动。至此,正宗的余荫山房就逛完了。剩下的部分就是扩建的新余荫山房,新增了小规模餐厅、商店,由此增设了餐饮和旅游购物功能。

岭南四大名园之余荫山房 亭台回廊近观南山远接古塔

由于规模小,餐厅每天仅能提供少量的接待餐给游客,餐位也就100多个。针对该情况,《规划》的第二块区域即进行景区的二期扩建工程,主要是利用隔壁原南村镇政府大院的园林建筑,为山房景区兴建配套的服务功能区,具体包括岭南特色商旅一条街、餐饮设施等。

岭南四大名园之余荫山房 亭台回廊近观南山远接古塔

三期建设是规划的重头戏,即在余荫山房的东边,征地210多亩,用于开展景区第三期扩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番禺氏族纪念馆、岭南画派纪念馆、贲南书院、番禺民间工艺馆和文昌阁。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0月5日余荫山房遭到强龙卷风袭击,现场一片狼藉。经过几个月抢修,于2016年7月1日重新开门纳客。衷心希望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物能永远完好保留下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