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园林文化

不到园林,怎知景色如许

2017-05-04 10:35:00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臻

不到园林,怎知景色如许

中国古典园林实为“文人园”,秉承自古传承的文化传统。士大夫、文人、画家或造园家拥有、设计并建造了文人园,他们精通诗词歌赋,在书画、戏曲方面造诣颇深,雅好自然,喜欢寄情山水以避开喧嚣。

《中国文人园林》是迄今为止已故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园林著作中最为厚实的一部译作。陈从周先生既是教师、散文作家、画家,也是继承明清传统的造园家。本书的中文原著堪称这位“中国园林第一人”对文人园倾情描绘的精粹所在。全书以《说园》(共五篇)开篇,也正是这五篇文章奠定了陈从周先生20世纪中国园林大家的地位。陈从周先生继承了明朝造园家计成的衣钵,而他在中国古代园林著作上的成就令这位前贤黯然失色。计氏之《园冶》是世界上首部造园著作,《说园》五篇的内容比《园冶》愈加广泛且深入。本书第一部分“造园准则与美学”收录的其他七篇文章更是超越了造园本身,讲述文人园与中国诗文、绘画、书法、昆曲和居住者日常生活的微妙联系。在本书第二部分“天人合一”收录的13篇文章中,陈从周摇身一变,成为儒雅的导游,引领读者游园赏景,分享他的日涉之趣。他引导读者一同探寻幽深之处,抑或沿曲折的水岸、游廊领略不同的风景,一路走来,逸闻趣事信手拈来。同时,选址、布局、借景、静观、动观、叠石、建筑等构园技巧也随之一一道来。本书简要提及或详细描述的园林、景点有几百处,引用古典文学、诗词散文作品过百,涉及的士大夫、作家、画家、造园家或园林主人则不胜枚举。如此丰富的信息,加之作者引人入胜的文字,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读者,均能据此管窥中国园林造园的方方面面。即便身处斗室,读者诸君一卷在手,也足可神游名园,嗅花香、临清池、品假山,体会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的诗情画意。

陈从周先生的博学多才得益于良好的学习成长背景。他5岁破蒙,7岁进私塾,每日从早到晚读书背书,午后习字,隔三天学习造句,寒暑不辍。到年终则背年书,将一年所读之书全部背出来方可放年学。他在《书边人语》里回忆:“当时的生活是枯寂的,然而塾师对学生的责任感是强的,真是一丝不苟,我背书与写字的功夫、基础是这时打下的。”10岁那年,陈从周改上美国人开的教会小学,插班入三年级。同时,母亲又将他托付给老姑丈,每日放学后读古文,《古文观止》《幼学琼林》《唐诗三百首》等,统统要背。博闻强记使他学习多种知识皆感到轻松愉悦,也激发了他更大的学习兴趣。他自年少就学习绘画、裱画、花艺,把玩小盆景;喜欢看建屋造园,从断木到架梁,从选石到叠山。如此经年累月,获得的知识技能极大扩充了他的信息库存。

学生时代他常去老师家中,看老师的藏书手稿,学习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他事师必谨的态度。有些老师有点脾气,但他毫不介意。“色愈厉而礼愈恭,人家还是乐于教导的,娓娓清谈,其中真有极宝贵的东西,都是他一生总结下的经验。一语道破,豁然开朗。”没有谦恭的态度,“又如何能得到前辈的垂青呢?”这一美德每每为他在恰当的时候赢得恰当的老师。正因他心诚,并能逐页背诵中国古建筑学大师梁思成的《〈营造法式〉注释》,梁就主动收他为徒,二人谊兼师友。

而文学则给陈从周打开了文人园和古建筑的大门,玉成了这位理论家和践行者。他在1984年的《灯边杂忆》中写道:“今天回忆起来,我因喜读李清照的词,进而读了她父亲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这位李老太爷还是我研究园林的启蒙老师,他不但教导了我怎样品园,怎样述园,而最重要的,他的文采使我更加钟情于园。因为文章中提到《木经》,因《木经》知道了《营造法式》,找到了《营造法式》,我的大建筑课本就有了,但是看不懂。我再寻着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我们古建筑的老一辈的文章,有了说解,使我开始成为一个私淑弟子。后来又进入了他们的行列,终于成为我终生事业。谁也料不到我今天在古建筑与园林上的一点微小成就,这笔功劳账还要算到李清照身上,似乎太令人费解了,然而事实就是这样。”

显然,正是缘于他的这次事业转型,20世纪的中国诞生了一位园林大家。陈从周擅长用经典的文学语言阐述文人园的准则、美学和造园技巧,这在这本汉英对照的《中国文人园林》中已得到验证。本书主题简明,话题丰富,行文半文半白,与李格非、张岱、袁枚、李斗等散文大家功力相当。凭着过人的记忆力,书中每篇文章都是一气呵成。正因此,原文的注释很少,仅有的几条也不像注释,更似事后所加。旁征博引,却无暇点明题目和作者,对古人和同代好友皆以字号呼之。古典文化修养较高的中文读者完全可以享受愉快的阅读,增广见闻。对这类读者而言,书中那些“省却的部分”,他们或者认为理所应当,或者不愿为此类琐细的东西打断其顺畅的阅读。

作为读者,我很享受顺畅阅读本书的乐趣;但作为译者,要给中外读者奉上尽量与原作相应的英文,就不能忽视上述省却的文字。若这些“琐细的东西”、历史文学掌故、术语在英文中没有体现,对中国文化生疏的外国读者难免感到此书晦涩艰深。

本书译事的关键在是否能将原作征引的古典诗文译成准确的英语。这是翻译任务中最有意义、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分。我们自己翻译了大部分,同时也引用世界顶级译者的翻译以为本书增添风采,包括理雅各的《诗经》《四书》《易经》;杨宪益、戴乃迭的《红楼梦》,霍克斯的《石头记》,白芝的《牡丹亭》,白伦和江素惠的《浮生六记》,艾丽森·哈迪的《园冶》,杨晓山的《洛阳名园记》等。

《中国文人园林》(汉英对照版):陈从周著;凌原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此文为本书“译者絮语”,编发时有删节。文中配图为书中插图。

《人民日报》(2017年05月02日24版)

0